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展览资讯
故宫展出《中国·比利时绘画500年》
来源:新京报 2007-08-01 09:43:06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午门展厅外的一组中西绘画对比,弥补了分两个展厅陈设的不足。图为《弘历古装像》轴(左)和《阿尔布雷特大公与伊莎贝拉公爵夫人》

  200米长廊连接中比“对画”

  6月27日,故宫午门展厅外并排陈列出了历史上中国和比利时两国的四张帝王后妃像,提示了正在进行中的展览主题。《中国·比利时绘画500年》在故宫武英殿举行开幕式,中比绘画之间的对话正式开始。

  中西方对话跨越500年

  《中国·比利时绘画500年》是“中比文化之春”的重要节目,也是故宫博物院牵手布鲁塞尔美术宫的一次合作。

  比利时方面的策展人吕克·杜芒斯将此次展览的主题定为“弗拉芒与中国世界观的对话”。同题展览结束布鲁塞尔之行后,于昨日在故宫展出。

  展览展出了中比500年间的174幅绘画杰作。中方策展人、故宫博物院科技处处长余辉指出,“这500年内,比利时和中国长江三角洲区域都是出画家的地方。我们希望通过对话的形式来展示中西方不同的绘画艺术。”据介绍,时间跨度如此大的比较性展览在国内还是首次。展览中,双方还就各自的展品承担保费,不过具体的保费,余辉表示不便透露。

  200米长廊弥补展厅缺陷

  尽管是一场“对话”展览,但是中国和比利时绘画却分别在两个展场内展陈:中国部分在武英殿,比利时部分在午门展厅。对此,比利时方面策展人吕克·杜芒斯表示,同题展览在布鲁塞尔展出时是设在同一展厅,突出了对话功能,而此次分设两处,主要受限于故宫展厅。

  “不过,我们也在两个展场之间,建立了一个200多米长的‘中比文化长廊’。”余辉指出,长廊内一些图文并茂的展板能突出对话的情景,展示历史文化背景,将两个展览有机地连接成一个整体。此外,午门还陈列出一组帝王后妃像,分别是《弘历古装像》轴、《弘历妃古装像》轴及两张《阿尔布雷特大公与伊莎贝拉公爵夫人》。

  比方策展人推荐《圣芭芭拉像》

  展览中,除了绢本和油画作品外,还展示了纸本作品、泥金作品、泥金装饰手抄本、印刷书籍等,吕克·杜芒斯指出,这样有助于丰富展览的整体内容。

  吕克·杜芒斯还向记者推荐了凡·艾克的《圣芭芭拉像》,“15世纪开始,像凡·艾克这样的艺术家建立起更注重细节的方法,使得西方视觉思维表现得更为清晰。”

  本次展览将持续到9月5日,观众凭故宫门票参观。

  ■策展人

  吕克·杜芒斯 画风不存在优劣

  新京报:最初怎么想到要策划这样一个展览?

  吕克·杜芒斯:我在西方基本没看到有关东西绘画的比较展览。然而,来自佛兰德斯的画家们有着鲜明的艺术个性,以及西方的写实技巧和多种多样的艺术风格,而中国的绘画在这500年来也表现出了自己的特色,我觉得将这两者进行对话是很有意义的。我相信这场展览将引发一场佛拉芒15-20世纪艺术与中国明清及民国早期艺术的对话交流,这两个时期基本上处于同一个时间段。

  新京报:你本人也是个画家,就个人而言,你觉得在中西方的这同一时间段内,中西方绘画有表现出优劣吗?

  吕克·杜芒斯:没有,中西双方的绘画是处于同一水平的,不存在哪个高,哪个低的问题,这也是我们的对话能够进行的基础。举办这次展览主要是为了让这中西的对话能够进行。对话进行了,这是最主要的。

  新京报:那你最喜欢此次展出的哪幅或哪几幅中国绘画?

  吕克·杜芒斯: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我们展出的是500年的绘画作品,这么长的时间段内,好的作品很多。

  新京报:比利时观众喜欢中国绘画吗?

  吕克·杜芒斯:比利时观众对这次展览非常惊喜。此前,比利时观众对佛兰德斯画派是很熟悉的,但放在与中国绘画的对比环境中,他们对西方的画派又有了新的了解。

  ■业内观点

  布鲁塞尔美术宫总经理保罗·迪加尔丹:

  艺术创作呼应市民消费

  今年2月在比利时展出的“中比绘画500年”拥有五六万观众,布鲁塞尔美术宫总经理保罗·迪加尔丹对此相当满意。

  他指出,同题展览在布鲁塞尔美术宫展出时,中国和比利时的作品是交叉展出的。“比如17世纪的比利时的绘画就和17世纪的中国绘画一起展出,18世纪、19世纪也是如此,这样观众可以立即获得对于两国艺术的差异的直接印象,在我看来这个展览有意思的不是说把比利时的作品拿到中国或者把故宫的作品拿到比利时展出,而是通过具体的比照让大家对两种文化背景下的艺术都有了新的认识,通过对比,也许你可以发现以前没有注意的中国绘画的特点,以及它和欧洲绘画的差别。”他举例说,自己就发现,欧洲长期是宗教性的绘画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在17世纪之后风俗画、表现日常生活的绘画逐渐增多,而中国晚明以后,传统文人山水画之外的人物画、风俗画在民间也很兴盛,说明了市民阶层的消费已经影响到艺术创作。

  ■观众看法

  社会经济发展影响艺术发展

  观众胡小姐认为,展览两个场地的距离,对很多人参观展览有些影响。她注意到比利时展出了1857年的世界地图,“可以看出地理大发现时代对欧洲文化艺术有影响,比如很多传教士以及郎士宁这样的画家就来到中国了”,而中国还是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缓慢发展,故宫方面也绘制了一幅明清时代主要画派的地域图,可以看到当时的主要画派出自经济发达的江苏、浙江等地。

石涛《横塘曳履图》轴(局部)

凡·艾克《圣芭芭拉像》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