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古代书画难升温 真迹稀少是瓶颈
古书画之难以真正升温,真迹稀少是一大“瓶颈”。目前拍场上的古书画,真迹尚不及十分之一。一些拍卖公司为了吸引买家的眼球或为了制造轰动效应,片面追求名头,动辄宋元或“明四家”,拿假画充数,实在令人担忧。有的拍卖公司号称征集到苏轼、赵孟頫的书法,但拍品却令人惨不忍睹,离真迹相去甚远。如今沈周、文征明、唐寅、八大山人的画作在拍场屡见不绝,然绝大多数是赝品。
查一下雅昌艺术网,仅2008年上半年上拍的文征明书画就多达百件之多!某一家大公司春拍上拍的文征明拍品也有13件之多!但笔者在几大拍卖公司看到的文征明山水、书法却罕有真迹,即便上千万元拍出的也是不折不扣的冒牌货。这样搞下去,用不了几年,拍场上流通的文征明书画岂不将大大超过国家馆藏?实在是荒唐可笑。近一年,国内拍场上八大山人、唐伯虎最炙手可热,成为“名星大牌”,大家蜂拥而起追求名头,于是不少粗制滥造的拍品纷纷涌上拍场,买家要高度警惕。
近年,国内古书画收藏格外迷信追捧《石渠宝笈》,由于其著录过的拍品往往能拍出千万元的天价,于是大家开始在《石渠宝笈》上挖空心思大做文章,有的公司甚至拿它大肆炒作宣传。虽然《石渠宝笈》也收进了少量伪作,但皇家收藏毕竟非民间可比,到几大博物馆转一转,铭心绝品大多是其著录过的,这是不可争辩的事实。看一看2008年几件最终拍价上千万元级的古书画,哪个不是打着《石渠宝笈》著录的旗号?恽寿平的《载鹤图》(3696万元)、马远的《溪山秋爽图》(3024万元成交),莫不是拿《石渠宝笈》做金字招牌。但要警惕“金字招牌”有时也暗藏陷阱,搞不好大价钱买来的也可能是垃圾,这样的教训此前并不鲜见。所以,对待《石渠宝笈》也要谨慎小心,特别是那些冒充的假《石渠宝笈》,一定要避而远之。
展望牛年,受赝品困扰,古书画行情难有较大起色。对古书画真迹来讲,目前的市场价位仍属低估,是介入的好时机,但关键是首先要解决真伪问题。“翁同龢家藏书画珍品”如能进入市场,可能会诞生高价。
五、当代书画防炒作 价值难定风险高
当代书画拍卖近年一直不够活跃,根本原因是价值难认定,人为炒作多,收藏风险大。由于当代书画市场的主要需求是礼品画,买家群体小,投资升值慢,所以在拍卖市场一直难以做大。在2008年秋拍中,许多拍卖公司都没有设立当代书画专场,中国嘉德“当代书画专场”成交能超出2000万元,已是相当不易了,其他公司大多才成交几百万元,当代书画在拍卖市场的活跃度明显不高。当代书画拍卖均价低、成交率低的现状,恐怕很难在短期内发生改变。
目前国内当代书画市场主要靠一级市场来支撑,许多名家都是依赖一级市场生存。如范曾春节期间在荣宝斋举办的“趋近自然——己丑画展”上,120幅书画被订购一空,售画达数千万元。目前,许多画家一级市场的价位都远高于拍卖市场的价位,这种“倒差价”对买家来说也是一大风险。
对投资当代书画而言,强调精品代表作显得最为重要。因为只有代表作才能保值增值,最大程度降低风险。眼下,藏家对一般性书画的风险性普遍有所担忧,所以只有推出代表作,才能对买家有足够的吸引力。如在2008年12月的嘉德四季拍卖上,史国良早期创作的精品《高蠡起义》以71.6万元高价被买家购藏,可见买家对精品越来越看重。
当代书画的最大问题是人为操纵市场价格,不少画家背后都有庄家运作护盘,价格缺乏稳定性。同时,市场行画流行,学术性被极大忽视,如此众多原因,使当代书画难以得到真正藏家的认同。
展望牛年,当代书画市场会步入“萧条期”,许多画家的价格将有不小回落,金融危机对当代书画市场必将形成一定的冲击,“价值收藏”和“学术第一”将有望占据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