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件雍正时期故宫文物 将赴台北故宫"探亲"(图)
昨天,故宫博物院负责人宣布,故宫所藏的37件雍正时期珍贵文物装箱即将启运台湾,在台北故宫10月7日“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中亮相。这将是60年来两岸故宫首次共同举办文物展览活动。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季向记者表示,此次两岸故宫的工作人员共同挑选了北京故宫所藏的37件雍正时期的文物精品,其中有人物画、漆器、瓷器、印章等多种类别。故宫有关专家介绍说,故宫此次运往台北展出的雍正朝服像轴,通常是用于祭祀典礼等重要场合的画像;另外一幅《雍正行乐图像册——刺虎》,雍正皇帝竟然身着西洋服饰,头戴卷发假头套,手拿三股钢叉,刺向一只屈服的猛虎,看上去雍正就像个西洋贵族,这是非常罕见的作品,体现了当时西洋文化对雍正的影响;“为君难”雕螭长方石印则是雍正皇帝当年经常使用的印章,以此提醒自己当皇帝并非一件轻松的事,时刻都应想着勤政爱民。此外,还有一幅《美人图——鉴古》,这幅画中描绘了一个身着汉服的女子正在鉴赏各种古玩,画作里的物品都描绘得异常细致,而当时的宫廷画作大多反映满族人的文化特点,汉族服饰出现在画作里极为罕见。
台北故宫副院长冯明珠介绍说,台北故宫此次将展出雍正朱批谕旨、松花石葫芦砚、瓷胎画珐琅赭黑山水碗、郎世宁《百骏图》、蒋廷锡《四瑞庆登图》等文物精品。她说,10月7日开幕的此次展览,首次由两岸故宫合作完成,是两岸文化交流的一件盛事。展览将总共有246件文物亮相。据悉,37件文物抵达台北后,凤凰卫视将向全球直播文物开箱仪式和开展仪式,同时报道雍正大展的盛况。
相关:
赴台文物以互补为主
故宫博物院介绍,本次展览将共展出文物246件,包括北京故宫送展的37件(套)文物。37件(套)文物是由台北故宫相关人员亲自前来挑选的,约有1/3在大陆都没有参展过,其中21件为书画作品,16件为器物。
据介绍,台北故宫原有藏品中欠缺皇室宫廷生活的文物和皇帝影像类文物,而北京故宫缺少档案性的文物。“我们的第一原则是要选出北京故宫最好的文物,此外还要顾及展览中文物品类的多样性与互补性。”北京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李季说,北京故宫送展的文物以雍正时期的朝服像及宫廷画像为主,这是因为办宫廷文物展,帝王像是必备的展品。但当时故宫文物迁台时,按照当时的审美观念,主要选择的是艺术价值明显的文人书画作品,而把那些端然稳坐的历代帝王像留了下来,“现在看来,这些作品更具有历史价值”。
文物保额3560万美元
据了解,37件(套)价值连城的文物此次首次“出宫探亲”,共上了3560万美元的保险,运送过程将始终保持恒温运输条件。
昨天,北京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李季和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冯明珠共同为文物的包装箱贴上了封条。北京故宫介绍了本次展览具有代表性的几件文物,包括《清人画雍正朝服像轴》《“为君难”长方石印》等。其中,《清人画雍正朝服像轴》在大陆尚未展出过,另一幅雍正皇帝身穿洋装、头戴假发的画像,也极为少见。北京故宫还向台北故宫提供了养心殿虚拟三维影片,在“雍正大展”期间播放,让观众得以身临其境地体验雍正住过的宫殿。
台北故宫拿出顶级珍藏
本次雍正大展中台北故宫也拿出了顶级珍藏,包括雍正皇帝的朱批谕旨、雍正皇帝最爱的松花石葫芦砚、宫廷用瓷胎画珐琅赭墨山水碗等两百多件文物精品。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冯明珠说,“这次展览将以两岸故宫典藏的雍正朝文物,铺陈雍正其人、其政及其艺术品位,向人们描述一个真实的雍正皇帝。”
本次“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将持续到明年1月10日。昨天下午,台北故宫的工作团队抵达北京,将与北京故宫的工作人员一起将这批文物押运至台北。根据博物馆的行业规则以及两岸故宫的约定,文物到达台北故宫后,也要在两岸故宫人员的共同见证下开箱、陈展。至于北京故宫文物启运台北的时间,将严格保密不会公布。
■马上就访
此次文物赴台是“探亲之旅”
北京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李季说,“装箱启运本是一个博物馆最为寻常的展览程序,但此次历史却赋予了它特殊的意义和价值。”李季表示,两岸故宫博物院的库房里,都保存着当年文物南迁装箱启运的那批一模一样的木箱子,“这次文物赴台是一次‘探亲之旅’”。
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冯明珠则表示,两岸故宫因“雍正大展”而开启了携手合作的历史新页。自两院于今年初实现互访并达成九项合作共识以来,在人员互访方面,两院已有数批人员交流互访;图书交换方面,两院已交换图书77种共280册;影像授权方面,北京故宫提供《清康熙大藏经》的400个影像档案,台北故宫回赠两套《龙藏经》;配合本次“雍正大展”的“两岸故宫第一届学术研讨会”,也将于11月4日至6日在台北故宫召开。此外,两院的网站已于今年7月实现互联,可通过各自的网站访问对方网站。
本次展览中,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也将于10月初前往台北参加展览的开幕式,并与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周功鑫商定明年两院的具体交流项目。(京华时报 陈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