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热点资讯
《台北故宫》:绝世珍宝的记忆与乡愁
来源:今日中国 张 曼 2009-01-21 09:43:30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文物背后的乡愁记忆

    70余年对于古物来说,不过是其存世时间中短暂的一段,而对一个人来说,却几乎是漫长的一生。文物颠沛流离的背后,尘封着守护者们深切的悲欢离合和乡愁记忆。在采访《台北故宫》总导演周兵、总撰稿胡骁和书法分集导演祝捷的过程中,几个亲历文物迁台者的名字被反复提及,庄严便是其中之一。

    从1933年开始,在故宫博物院古物馆工作的庄严就带着家眷,跟随故宫文物一路南迁,最后护送60余万件文物抵达台湾。

    “当时好多人走的时候,老婆孩子都没带。庄严到台湾以后,并没有直接到台北,先在台中安顿,他们家里当时买的全是最简单的家具,随便找一个破屋子,因为他们想着随时准备回去了,凳子是竹编的,扎起来那种。”通过片中的采访,祝捷对这位书法家的经历几乎已经稔熟。

    文物抵达台湾后,在台中雾峰乡的北沟停留了15年,庄严也在北沟陪伴了整整15年。尽管条件艰苦,他和一同赴台的专家们依然保持了中国文人乐天知命的精神传统。一个被人津津乐道的细节是,那时庄严领头组织了一些活动,类似于王羲之在《兰亭序》中的曲水流觞,自制一些道具,在溪水边作诗饮酒……

    从护送文物抵台到退休的20年间,他始终与文物不离不弃,从主任、古物馆长,一直升至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在一篇自传文章中,他写道:“自从宣统出宫,我便入宫,当的不是皇帝,而是一个维护民族文物国家重器的老宫人……从民国十四年(1925年)跨进故宫当事务员那一天开始,一直到民国五十八年(1969年)由副院长职务上退休为止,前后45年,始终不曾离开故宫一步,自嘲是‘从一而终’,亦不过甚。”

    1980年,庄严在台北过世。祝捷所在的团队采访到了他的儿子庄灵,“他说父亲临死时有两个遗愿,一个是三希堂,有一贴(《快雪时晴》)在台北,两贴(《中秋帖》和《伯远帖》)在北京,他希望这‘三希’有朝一日能重归一处,但是现在没看到;还有一个就是有生之年没能把他带走的这些文物带回来 。”

    “我们找到了一段庄严的影像资料,你会发现那个老头最后还是一嘴京片子,因为他是北京人。看到那个画面,听到那个声音,你就会突然觉得,这个人虽然回不去了,但是他有些东西是改不了的,这些东西往往特别打动人。”谈起这段,祝捷唏嘘不已。

    同样让人心生感叹的,还有片子里提及的梁廷炜一家:父亲梁廷炜和儿子梁匡忠解放前都曾是故宫博物院的工作人员,随文物一路迁移又折回南京。解放前夕,梁廷炜被指派护送文物到台湾,梁匡忠则留在南京看守剩下的文物。1949年元月,父亲梁廷炜登上了赴台的轮船,带走了母亲和两个弟弟,还有梁匡忠的长子梁峨生。没想到此别竟成了永诀。上个世纪80年代,当梁匡忠辗转得到台湾家人消息时,父母都已过世。

    如今,梁匡忠的二儿子梁金生已是故宫博物院文物管理处处长,他的工作地点离紫禁城当年存放《四库全书》的文渊阁很近,而60年前,正是他的爷爷——图书专家梁廷炜,护送着《四库全书》远行去了台湾。

    一脉承袭的两岸文化

    2008年10月,当祝捷最后一次去台湾拍摄的时候,幸运地碰上了台北故宫的“晋唐书法特展”,“他们是把展品分类的,常年展、常规展的一类,再比如十年限展,每十年出来展一次,还有四十年限展,像这回我们见到的王羲之的《兰亭序》的拓本,就好像是四十年限展。这回去会看到好多组团来是专门来看书法的。”

    《台北故宫》的总导演周兵也讲述了观展过程中令他感动的两个场景:一个是父亲带着两三岁的孩子在台北故宫中观展,孩子刚学会走路,坐在推车里,父亲一路为孩子讲解;另一个场景,是一位大学生为七八个师弟师妹讲解字画,讲到《寒食帖》,他谈苏东坡是在什么心境下写的,写的过程中他人生遭遇到什么境遇,非常生动和投入,讲到帖子的最后几行,他的情绪已经不能自抑了。

    “当时听着我都很惭愧,因为我拍台北故宫很多时间,很多文物都不熟悉。我第一感觉就是,至少在台北,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人们一生中要去很多次台北故宫,台北故宫好像成为了传统文化的教育基地。”周兵说。

    除了海外声望,台北故宫已然成了台湾民众学习传统文化的教习场,是现在的台湾文化中无法割舍的一部分,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影响了很多台湾年轻人的成长。正是在这些书法作品里,云门舞集的创办人林怀民获得了舞蹈创作的灵感;台湾流行歌星周杰伦的歌曲《青花瓷》的灵感也同样来源于此……

    尽管地处距北京千里之外的台湾,台北故宫却和北京故宫一样,承载了传播中国文化的重任。

    正如在摄制工作收尾阶段,周兵写道:“在这600多天的创作中,我们一次又一次地,被很多人物和事件感动着……我们的团队访问到了那些生活在海峡对岸的历史亲历者,听他们讲述这些国宝流散的故事。他们对60年来台湾文化的传承和熏染,无不使我感到,两岸之间,中华文明的根连得如此紧密,无法分割。中国人在两岸的两个的故宫里守护着祖先传下来的珍宝,更守护着中华文明绵绵闪亮的薪火。”

    片子的最后,导演们独具匠心地运用了动画手法:台北故宫馆藏文物“翠玉白菜”上那只蝈蝈一跃而起,跳过海峡,轻落在了北京故宫里。尽管是虚拟的画面,却着实代表了一种温暖的愿景。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