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展览资讯
故宫展国宝级书画珍品 <千里江山图>"静养"20年
来源:齐鲁晚报 张向阳 2009-09-21 12:30:50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上阳台帖》李白唯一真迹

  金运昌先生说,《上阳台帖》为李白手书,也是其唯一传世的书法真迹。字体为行草,共5行,24字,是李白所书自咏四言诗,原文为:“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穷。”文后有款,款署“太白”二字。帖前有宋徽宗赵佶瘦金书题签“唐李太白上阳台”七字。《上阳台帖》用笔纵放自如,快健流畅,于苍劲中见挺秀,意态万千。结体亦参差跌宕,顾盼有情,奇趣无穷。帖后有宋徽宗赵佶一跋,跋文为:“太白尝作行书‘乘兴踏月,西入酒家,可觉人物两望,身在世外’一帖,字画飘逸,豪气雄健,乃知白不特以诗鸣(通名)也。”上世纪50年代,大收藏家张伯驹先生把自己收藏的这幅作品赠与毛主席,毛主席又将其转交故宫收藏。

  金运昌说,元代张晏在该帖上跋曰:“谪仙(指李白)尝(通曾)云:欧、虞、褚、陆真奴书耳。自以流出于胸中,非若他人极习可到。观其飘飘然有凌云之态,高出尘寰得物外之妙。尝遍观晋、唐法帖,而忽展此书,不觉令人清爽。”元代书法家欧阳玄在观赏了此帖后,题诗云:“唐家公子锦袍仙,文采风流六百年。可见屋梁明月色,空余翰墨化云烟。”

  以前在真伪问题上曾经产生过争论,但最终大家认定是真迹,启功先生曾专门著文证明此帖是真迹。另外,宋徽宗是书画艺术的大家,他生活的时代距唐代不过几百年的历史,他能珍藏并赞许,也能说明这个问题。

  □《中秋帖》米芾的真迹王献之的“著作权”

  《中秋帖》传为王献之所书,与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珣的《伯远帖》被乾隆皇帝合称“三希”,意即稀世珍宝。

  行书3行,共22字,释文:

  中秋不复不得相

  还为即甚省如

  何然胜人何庆

  等大军

  无署款。

  金运昌介绍,《书断》中说:“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脉不断,及其连者,气候通其隔行”。《中秋帖》书法纵逸豪放,应是王献之创造的新体。《中秋帖》是《宝晋斋法帖》、《十二月割帖》的不完全临本,原帖在“中秋”之前还有“十二月割至不”六字。

  金运昌说,该帖用竹料纸书写,这种纸东晋时尚制造不出,约到北宋时方出现。从行笔中可知,所用毛笔是柔软的无心笔,而晋朝使用的是有心硬笔,吸水性较差,笔的提、按、转折往往不能灵活自如,常出贼毫,如此帖那种丰润圆熟、线条连贯、行气贯通、潇洒飘逸的效果是写不出来的。《书画舫》云:“献之《中秋帖》卷藏檇李项氏子京,自有跋。细看乃唐人临本,非真迹也。”清吴升《大观录》中称:“此迹书法古厚,黑采气韵鲜润,但大似肥婢,虽非钩填,恐是宋人临仿。”

  据米芾《书史》记载,他曾经收藏过王献之《十二月帖》,为黄麻纸本。尽管早就有人指出《中秋帖》是米芾节临《十二月帖》之作,而且32个字中就有10个字被删,章法也大变,但著作权却一直挂在王献之的名下。虽然不是真迹,但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又保持了王献之的风神,还是作为国宝藏在故宫的。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